推动ESG标准体系建设,构建中国ESG生态体系的“四梁八柱”

目前,中国的ESG投资理念正在迅速兴起,ESG生态系统和信息披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如何立足中国实际,研究制定中国的ESG政策标准,构建中国ESG生态系统的“四柱八柱”尤为

目前,中国的ESG投资理念正在迅速兴起,ESG生态系统和信息披露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如何立足中国实际,研究制定中国的ESG政策标准,构建中国ESG生态系统的“四柱八柱”尤为重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分院(简称中标院欢子分院)相关负责同志认为,我国已发布多项ESG相关标准,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和构建我国ESG生态系统的“四柱八柱”。

第一,全球已经建立了大量的ESG标准,体系也比较成熟,但是有些指标并不适合中国本土化的发展。

中标环保院相关负责同志认为,随着全球ESG的快速发展,相关国际机构、金融机构和企业越来越意识到统一科学的ESG标准对ESG发展的重要性,相关机构正在积极开展ESG标准化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的标准化活动一直是ISO的重点研究领域。截至目前,ISO已制定并发布了100多项ESG相关国际标准,为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管理实践和持续改进提供了重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持,也为未来制定一体化的ESG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ESG标准体系反映了欧美社会对ESG问题的认知和态度。尤其是社会和治理指标往往与文化和国情有很强的关联性,有些指标并不适用中国国情。

第二,中国发布了一系列与ESG相关的标准,涵盖环境管理、碳排放管理、节能、社会责任、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等。

环境管理、碳排放管理、节能、社会责任、绿色可持续金融等ESG相关领域。一直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碳排放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已制定发布《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导则》(GB/T 24001-2016)和《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2150-2015)。与ESG相关的国家标准有100多项,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GB/T 23331-2020)、《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0-2015)、《能效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价指南》(GB/T 39236-2020)。

静电陀螺仪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新兴重点研究领域。中标分行积极开展ESG标准化研究,参与SASAC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研究;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开展《可持续金融通用分类目录》、《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等ESG投资和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化研究。

第三,周边国家ESG标准体系建设方兴未艾,仍需统一完善。

目前,我国ESG相关国家标准已初具规模,但面对“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立和完善ESG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集成ESG元素的统一国家标准尚未形成;没有建立足够的专业机构和平台来推动国家ESG标准的建设;且国际和区域ESG标准化工作主要由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主导,中国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仍需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中标院首都环境分院负责同志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ESG标准体系:

一是尽快建立ESG相关标准的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国内所有ESG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交易所、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相关各方,共同推进ESG标准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ESG标准化顶层设计,围绕“双碳”目标、优质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构建科学、可操作、国际化的ESG标准体系框架。

第三,加快制定ESG关键技术标准,加快ESG术语、企业ESG信息披露、企业ESG评价、ESG数据质量要求等ESG关键技术标准,及时更新完善ESG标准体系框架。

第四,积极参与ESG国际标准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中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支持力度,成立中国专家组,积极主导和参与ESG关键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国在ESG领域的国际标准话语权。

第四,要结合中国国情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和构建中国ESG生态系统的“四梁八柱”。

立足中国国情,根据新的发展阶段特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制定适合中国的ESG标准。中国ESG标准的制定需要共同努力和深入研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加强国际国内ESG标准的兼容性,遵循国际基本原则和发展大势,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围绕我国“双碳”目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优质绿色低碳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ESG标准,充分考虑我国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实践,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本土化现状的ESG标准。

二是与已发布实施的ESG相关国家标准充分协调,通过整合制定统一的ESG国家标准,充分发挥环境管理、碳排放管理、能源管理、社会责任、绿色金融等ESG相关领域现有标准的作用。,从而形成标准的集成应用,实现“1+1>2”的效果。

第三,ESG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应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政策以及行业企业自身的各个方向,以尽可能提高ESG绩效水平,能够反映各方面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同时,指标要尽可能细化,增加客观量化评价的比重,避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全国ISO体系认证3999起、服务认证3999起【认监委可查】;AAA信用认证1499起、企业服务资质证书1499起【招标平台可查】;含官费含发票,联系陈工13416464383微信同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16464383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3:30

客服微信
微信扫一扫添加客服

微信扫一扫添加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