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的有效性不等于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全部,成功的审核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核发现,并有效地利用审核发现不断地改进体系和运行的绩效。下面我们分享一下:审核知识系列-笫二阶段审核的目的和要求(第三方认证)
笫二阶段审核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阶段的目的是评价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包括有效性。第二阶段审核应在受审核方的现场进行。
1. 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
对管理体系审核,主要包括:判断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所有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运行,是否有效实施了组织的方针和目标;判断受审核方是否遵守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程序;确定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能够通过现场审核,推荐认证注册。
2. 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内容
根据第二阶段的审核目的,第二阶段审核应覆盖体系拟认证范围内的所有部门和活动,关注并重点评价受审核方管理体系和“标准”所有要求的实施情况,包括,对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符合性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因此,第二阶段审核应在受审核方的现场收集审核证据,并至少覆盖以下方面:
(1) 与适用的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所有要求的符合情况及证据;
(2) 依据关键绩效目标和指标(与适用的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期望一致),对绩效进行的监视、测侬、报告和评审;
(3) 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能力以及在符合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要求方面的
绩效;
(4) 受审核方过程的运作控制;
(5)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6) 针对受审核方方针的管理职责;
(7) 规范性要求、方针、绩效目标和指标(与适用的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期望一致)、适用的法律要求、职责、人员能力、运作、程序、绩效数据和内部审核发现及结论之间的联系。
第二阶段审核完毕后,审核组应根据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收集到的信息作出整体审核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