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现代化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合格评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合格评定作为市场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完善国家合格评定体系,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为全面加强合格评定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十三五”以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合格评定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服务范围持续拓展,从传统质量领域拓展到网络安全、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精准扶贫等国家治理重要领域,对GDP贡献率由2016年1.006%提升到2019年1.15%;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参与制定39项国际标准,实现对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国际标准的全部跟踪及等同转化,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数量从998家增至2220家;行业治理日益完善,形成“五位一体”的行业治理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互联网+监管”模式;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从业人员3年年均增速8%,营业收入突破3200亿元,规模以上认证机构占29%,检验检测机构占13.17%。
尽管如此,合格评定自身发展与社会日益增长的证明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认证认可有效供给不足,还难以充分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一是在制度体系层面,制度设计不完善,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合格评定制度结构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制度转化多、自主研发少,国家推行多、机构推行少,强制性多、自愿性少,以满足安全底线要求为主,满足中高端质量需求偏少,整体供给质量不高。二是在行业发展层面,行业发展不充分,专业能力不足,市场认可、国际认可度高、公信力强的知名机构还少之甚少,服务同质化严重,机构小散弱现象愈发凸显,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与打造“+合格评定”这一现代治理新机制的能力要求还相差甚远;在监管力量上,一些领域还存在“认证乱象”,有的机构及人员从业行为不规范,有的机构和人员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缺失,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监管手段滞后,监管能力不足。三是消费者对合格评定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利用合格评定手段引导消费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情况较少,消费者对高品质的证明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与引导资源配置优化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服务定位还相差甚远。四是合格评定采信机制不健全,在转变政府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方面的作用还不够突出,与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支撑还有差距;我国认证认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大,但与世界认证认可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国认证认可技术薄弱,国际标准和话语权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对我们准确把握新时期合格评定发展所处的环境、在应对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推进合格评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全球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对各国的影响在持续发酵,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经济全球化既深入发展又面临挑战,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深度变革,多极力量往均衡化方向演变,“一带一路”、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全球治理机制作用愈发重要。从我国内部来看,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国内改革发展的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创新能力仍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内涵更加丰富,期待值会更高,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成为现实课题。
“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工作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践行新理念和构建新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推动合格评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力作出应有贡献。
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目标为基本建成现代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形成制度完善、竞争公平、技术创新、监管高效、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一是市场化特征更突出。坚持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审批事项不断压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化改革迈出一大步,支持有实力的检验检测机构做强做优做大。二是专业化服务更优质。以创新为引领,提高从业机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建立专业化能力提升机制,引导从业机构及人员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专业化程度,加大优质服务供给。三是国际化发展更全面。加快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走出去”的步伐,推动多双边互认协议数量持续增长,鼓励支持国内机构拓展国际业务,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和主动引领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四是规范化管理更高效。市场监管规范程度更高,加快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对象的评价信息,提高效能。五是集约化效应更凸显。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原则,促进产业组织结构高度集中,协调区域发展水平,使产业发展可持续,产业集聚效应更凸显。
“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工作导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优化市场准入,夯实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认证认可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造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主要原则:一是坚持改革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改革的观念贯穿工作全局,用创新的思维来为发展破题,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各种观念桎梏、体制障碍和瓶颈制约。二是坚持优化布局与保障供给相结合。增强战略意识,强化全局观念,自觉地把合格评定工作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和布局。保障基本供给、优化高端供给,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持立足国内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消费引导作用,坚持对外开放,推动中国化与国际化紧密结合的发展到路。
“十四五”时期合格评定发展的重点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引领作用,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相关规章和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推进合格评定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第三方机构结果采信制度,加大采信力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机制,为加强和规范行业监督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提升合格评定供给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要以从业机构为抓手,提升从业机构对市场需求的识别力和反馈力,鼓励从业机构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创新机制,同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提升从业机构专业化水平,维护和提升合格评定公信力。全面提高合格评定供给体系对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供给与需求之间形成正反馈,即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推动新供给,助力实现国内大循环。三是强化监管力量,为行业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着力完善现代化合格评定监管体系,坚定地维护监管职责、维护公平竞争,加大监督检查和有效性抽查工作,构建风险监测预警和追溯机制,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聚焦市场主体责任意识提高的约束监管机制、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智慧监管的辅助机制,真正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队伍梯队建设,建立常态化人员培训机制,建成一批业务精湛、严谨公正的监管队伍,为行业改革和发展保驾护航。四是推动合格评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努力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的机制平台作用,深化拓展国际合作全方位布局,进一步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推动我国合格评定制度“走出去”、机构“走出去”,为解决全球领域问题提供更多中国认证认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