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证认可肩负重任,砥砺前行,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认证认可肩负重任,砥砺前行,引领行业创新发展认证人员是认证机构的基础、核心和灵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作为中检集团(CCIC)认证业务平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认证认可肩负重任,砥砺前行,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认证人员是认证机构的基础、核心和灵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作为中检集团(CCIC)认证业务平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对当前新经济、新形势,作为国字号认证机构,CQC在机制、管理、服务、研发、信息化等方面积极创新,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能力培养、信息应用、技术引领等方面顺势而上,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发展,打造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筑牢认证工作基础,保证认证业务持续稳定地发展;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着行业迈向新高度。

一、 工作历程回顾

认证人员是行业的基础,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添能蓄势的关键切入点。CQC认证人员管理工作严格贯彻国家相关要求,按照行业法律法规、认可规范等要求,不断改进,现已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完善的文件体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培训体系、高效的电子化服务网络和全面的工作质量追溯机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认证人员能力建设体系。

CQC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认证活动的机构之一,伴随着中国认证认可制度的发展不断壮大。CQC认证人员管理工作的发展,从机构成立至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建设认证人员队伍,为中国认证制度创建与发展提供人员基础

2001年之前,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和中国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中心(CAC,后更名为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作为CQC的前身,在产品认证领域,按照《商检法》、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IECEE)等国内外产品质量评价要求,在电子、电器、汽车等领域选拔了一批行业专家作为骨干,开展“长城”标志认证(CCEE)和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CCIB)产品认证活动,为国内产品认证制度的开展奠定了人员基础。在体系认证领域,CAC按照国际审核员培训与认证协会(IATCA)的各项注册准则及程序要求,搭建认证人员培训和评价体系,并与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培养了一批经英国国际审核员注册协会(IRCA)和国内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认可的国际培训教师,为国内开展审核员培养做出了贡献。

(二)贡献管理经验和人才,为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成立,整合了原多个部门开展的认证人员能力评定工作职责,明确授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统一实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制度”,实现了我国认证人员能力评定工作的统一管理。同期,CCEE和CAC进行合并,成立CQC,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活动。CQC在吸收原有认证人员管理特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外认证人员管理要求,搭建认证人员管理和培训体系,实施对境内外认证人员的统一管理和培养。作为国内最大的认证机构,选派专家参加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的制定,为认证人员注册制度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CQC选派上百名专业审核员和检查员,作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面试考官和培训教师,为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专家资源。

(三)研究和创新管理手段,在行业认证人员管理技术上实现引领

2007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系统内CCIC、CQC等6家认证机构实施整合,CQC成为集团的认证业务板块。CQC对6家认证机构的认证人员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网络、统一管理”的标准予以实施。通过建立认证人员能力分析评价系统,实现了认证人员能力的动态评价;通过建立审核人员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认证人员评价的综合量化考核;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认证人员管理文件体系,实现工作要求的有效贯彻;通过建立认证人员管理工作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实现对能力管理的技术支撑;通过建立全球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认证人员工作的线上管理;通过建立全流程质量监控,实现对认证人员能力的动态管理;通过建立认证人员培训平台,实现多渠道的认证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多年来,CQC在认证人员管理上不断创新,其中审核员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具有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多次受到国内外管理部门、认可机构的好评和认可,并在行业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四)强化质量和创新意识,为认证行业改革提供人员能力建设方案

2016年,认证认可行业进入改革期,随着制度的调整,提升质量、创新服务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CQC在认证人员管理工作上持续创新,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及顶层设计,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在风险防控上,建立认证人员诚信体系,梳理认证人员质量风险,开展全面质量排查,满足对认证队伍合规性要求。在差异化管理上,建立审核员能力分级制度,开展标杆、标兵审核员评选,实现能力管理个性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能力提升上,实现教师分级管理,打造专家智库,开发引进高端培训课程,加强高端、跨界人才培养。在管理模式上,优化认证人员信息的网络管理,加大在线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满足机构业务创新和个人发展的差异化培训需求。

二、管理经验总结

多年来,CQC在认证人员管理上,以道德素质为先,以能力符合为本,坚持集中管理,严守质量底线,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以下管理经验。

(一)独立监督机制,防控质量风险

对认证人员工作质量的把控,是保证质量,防控风险的主要手段。为此,CQC建立了独立的监督机制,收集从外部反馈的个人工作质量问题(外部质量抽查、认可评审、申投诉)和内部工作绩效考核情况(年度员工工作绩效考核、内审质量抽查、日常人员能力考核)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国内首创的认证人员管理工作质量追溯体系,通过确定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划分、细化质控目标、实施全程监督,落实主体责任,采取处置措施等手段,实现对工作质量的追溯和提升。

(二)信息报送机制,满足监管要求

认证人员信息的及时、准确上报,是认证机构资质获得和保持的重要前提。为此,CQC定期由专职部门收集各业务和地区的认证人员基本情况、审核情况和诚信情况等信息,通过网络系统实施数据比对和校验,确保多渠道信息的一致,实现对外报送信息的准确、一致。

(三)人员分级制度,打造职业队伍

建立分级制度实现认证人员职业化发展,为认证人员创造提升自我的目标和动力,也为认证队伍梯队化建设提供手段。2017年8月,CQC启动《审核员能力分析及分级管理应用研究》课题,借鉴国际同行经验及做法,根据萨提亚的冰山理论,通过对涉及审核员素质与能力的显性和隐形指标进行分析,建立了对审核员工作能力、职业意识、职业品德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在调研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员分级管理办法》,依据审核员的职责和能力确定了5大类10小级的分级方案。2019年,完成审核员的分级管理工作,并选聘一批标杆级、专家级审核员,表彰一批青年审核员标兵,起到激励作用,营造良好行风。

(四)信息网络化,提升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实现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CQC对认证人员的个人信息、资质信息、质量信息等进行统筹管理,并于2004年首创研发了认证人员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认证人员管理工作的无纸化远程办公。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现已实现了认证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并实现与业务系统对接以及报表统计、数据分析、资格预警、信息传递等综合服务功能。

(五)教学模式创新,满足个性需求

培训是提升人员能力的重要手段。CQC充分发挥品牌教师、特聘教师的技术带头人作用,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培训模式。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开发了《疫情影响下管理体系改进的策划》《疫情防控与“上海品牌”》等防疫相关知识培训课件,以及《日本PSE认证知识解读》《防爆电气产品知识》《服务认证概述》等认证相关知识培训课件。利用网络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培训工具,通过小视频、直播、E-LEARNING学习等多种形式对CQC、企业、社会各方人员实施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开展技术研究,参与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为了不断提升认证人员管理水平,满足行业发展需要,CQC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委员会解决管理工作的技术问题。建立了由数百余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队伍,从事认证人员管理技术研究、能力评价、专业考试等工作。作为国内最大的质量认证机构,CQC利用自身在认证人员信息化管理、质量追溯、持续评价等方面具有的行业领先技术优势,多年来积极参与认证人员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注册准则制修订等相关技术研究活动,发挥了重要的行业引领作用。

三、创新发展思路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时期,对认证产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新要求。认证客户的需求也逐步转向市场推动和企业自身需求驱动。机构面临客户日益增长的认证增值服务需求与现有认证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之间的突出矛盾。此外,审核人员队伍老龄化、人员梯队断层,传统领域认证专家型人才、新领域及高端增值服务型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都影响着业务发展。这就要求认证机构的人员管理及能力建设从满足基本认证要求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宏观把控,微观出击,加速人才梯队建设

在国家认证制度调整、机构转企改革的新形势下,CQC将从战略层面出发,搭建大人力资源体系,统筹规划,创优机制。调整人员管理模式,满足机构组织架构调整要求。总部宏观把控,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系统,制定人员职业发展机制,开展人员质量监控及管理工作质量追溯,进行资源统筹及需求协调等工作。各业务平台和分支机构微观出击,负责人员的使用、监督和考核等。

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还需加快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满足服务型制造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通过加强认证人员的统筹管理、强化认证人员的合规意识、提升认证人员的综合能力等工作的开展,建立素质高、能力强的跨界人才队伍,为机构转型发展提供人员保障,提升机构技术优势,实现行业引领。

(二)搭建管理系统,满足新经济业态下创新发展的要求

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从认证人员岗位需求及现状识别、能力分析及评价系统完善、能力考核及评价,到能力建设及持续提升、职业发展规划及激励等一整套认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引人、用人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认证人员队伍、打造高端及领军人物、加大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与储备,实现从认证人员资格管理向能力管理的全面转型。

组建专家团队,研究制定认证人员培训发展规划,创新合作机制,通过内外部智库的通力合作,统筹策划、实施CQC职业化专业队伍能力建设的系统工作,同时增加人、财、物等投入力度,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三)完善人员监督机制,满足认证监管和机构质量提升的需求

为应对认证监管要求的调整,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CQC将继续完善监督手段,加强认证人员能力验证和随机抽查力度,搭建个人信用和能力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供人员使用部门参考。完善信息报送系统功能,加强信息渠道的互联互通,提升信息接口的多样性,完善数据应用界面的友好性,满足新形势下多方参与、信息共享的监管要求。

(四)完善人员分级制度,满足引进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满足机构业务拓展,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下一步,CQC将继续开展认证人员职业化研究工作,实施认证人员分级制度与薪酬、晋升等人事管理工作的对接,搭建认证人员工作质量与绩效考核、晋升相融合的管理体系,探索建设具有认证行业特色的认证人员职业制度。在分级制度建设上,将结合机构人事技术职务通道建设,制定统一的对各类认证人员的技术能力分级制度,建立统一的工作质量考核体系,实施分级化的薪酬管理,评选和培养各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并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在培训体系建设上,结合国内外认证机构经验和现有课程体系基础,搭建统一的认证人员认证业务知识培训体系,建立从入门开始的分阶段培养方案。同时,针对新领域和高端需求,研究制定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养计划,打造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五)优化人员专业结构,满足业务创新和客户高端需求

针对CQC传统领域专业人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新兴领域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管理经验技术存在青黄不接等结构性问题,需在认证人员专业能力提升上加大创新。一是加强机构文化建设、实施诚信合规教育,开展客户服务培训,提升道德、素质水平;二是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匹配机构行业引领地位;三是加强认证新知识、企业新技术的培训,保证人员能力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四是针对客户综合、高端需求,加强对金融、产业链等跨界知识的培训,提升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建立青年员工培养计划,通过有计划的选拔培养,做好传帮带,保证认证人员队伍的延续性。

(六)创新研发培训体系,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

现有的培训开发模式,更多的是针对认证人员基本资格的培训,培训内容也仅覆盖认证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对新知识需求的广度和深度。下一步,在培训体系创新方面,一是要搭建多场景的客户体验和服务系统,打通从需求到服务的快捷通道,满足培训需求的及时性要求;二是要搭建研发、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模式的混合培训研发机制和工作通道,满足培训的多样性要求;三是要建立客户、专业机构多方参与的研究平台,开展认证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工作,满足培训的系统性要求。

(七)升级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面对“大智云物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CQC现有的认证人员管理系统在数据获取、共享、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培训系统在服务能力和服务场景上尚有发展空间。下一步,一是要通过App、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创新服务场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受;二是加强与内外部信息平台的对接,在政府监管、业务实施、客户服务、教学研发等领域加强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增值服务;三是完善数据结构和内容,实现对认证人员评价、培养、薪酬、考核、晋升、监督等职能的综合管理,满足机构统筹管理的需要;四是完善培训平台,实现多种培训模式的无缝衔接,通过引进、研发等手段完善培训课程库,满足机构对认证人员能力提升的多样化需求。

(八)发挥机构技术优势,满足认证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为了配合认证人员管理制度的调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正在制定制度改革方案。下一步,CQC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特色,积极参与认证人员管理办法修订、认证人员水平评价制度建设,以及认证人员注册资格转换过渡方案等研究工作,为制度改革献计献策,以实现新的认证人员制度对行业提升、机构建设、个人发展的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认证人员管理及能力建设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彰显认证作用、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建立认证更广泛信任的必然要求。CQC将充分发挥行业主流力量,推动行业新标准和制度建设,制定认证行业人才发展战略,打造行业领军队伍及职业化质量认证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全面质量提升,树立质量认证国家品牌典范。

CQC将秉承中检集团“笃诚、守正、业精、鼎新”的核心价值观,发扬同心同力、创业创新、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企业精神,坚持“客户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经营理念,当好国家队,彰显国字号,为实现“创造更值得信赖的世界”的中检集团使命而努力奋斗,为中国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做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杂志 2020年第8期

全国ISO体系认证3999起、服务认证3999起【认监委可查】;AAA信用认证1499起、企业服务资质证书1499起【招标平台可查】;含官费含发票,联系陈工13416464383微信同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416464383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3:30

客服微信
微信扫一扫添加客服

微信扫一扫添加客服

返回顶部